在白酒里,由于工艺、产地、原料的不同,形成多种风味,典型的被称为香型。浓香型、酱香型、清香型和凤香型,称为四大香型,其中工艺要求特殊的要数酱香型。
酒种
酱香型白酒的酿造过程中,其精密程度、要求严格、手法精到,可与德国制造精神相媲美。
酱香型的工艺特殊性表现方面很多,主要的是出酒方式。其他香型用蒸馏就得到酒水,尽管你看到酱香型也用蒸馏,但那简直是过堂大审一般,三番五次、六次九番,活生生把酒水“逼”出来。
酱香型白酒的原料,是高粱。但是你不要理解为普通高粱。酱香型白酒要求的高粱,是一种颗粒细小,且颜色深红的那种。这种高粱,因为细小而被当地人称为“沙”。当地指的是哪里?其实早的酱酒发源地在泸州周边,郎酒的产地。现在广为我们传扬的却是贵州仁怀茅台。
酱香型白酒的前世今生
制曲
大家知道,酿酒的原料是高粱,但是只有高粱出不来酒,必须有酒曲。而酒曲就相当于你家蒸馒头的酵母。没有酵母,面粉发不开。没有酒曲,高粱不能很好发酵。
步要先制造酒曲。酒曲的制造原料是小麦,小麦曲怎么制?还需要原来剩余的酒曲加进去才行。小麦粉碎后,加上原来的曲,再加水进行搅拌。过去都是放进较大的容器用脚踩。
酱香型酒制曲的时间,是在农历的五月初。这个时候天气正热,各种微生物活跃,便于酒曲发酵形成。做好之后,酒曲就变成固态,用草包起来存放,让它再自行发酵。十几天后,拆开,翻翻面,再继续发酵。这个工艺过程叫“装仓”和“翻仓”。经过几次折腾之后,就可以用了。但是请大家记住,整个制曲的过程需要三五个月的时间。
酱香型白酒的前世今生
下沙
五月初制曲,三五个月后就到了农历九月份,这个时候才开始有了合格的酒曲,可以开始对高粱进行发酵了。高粱发酵是连同酒曲放进窖池,这个叫“下沙”,沙指的就是高粱。所以,民间的说法就是,端午节制曲,重阳节下沙。
高粱和酒曲放进窖池,不是一股脑都扔进去。下沙要分好多次,每次下沙是把酒曲和高粱按一定比例混合装进窖池。尤其每次下沙之前,也不是说直接装进窖池,而是要先在池外发酵。
混合后堆起来,发酵就开始了,混合物开始发热,加速发酵速度。等发酵到整个堆外面都烫手了,就算成熟了。温度是用手来测量的,全凭经验。成熟的一批混合物,放进窖池。开始轮的发酵。
酱香型白酒用的窖池,是用砖砌起来的,其他的香型直接是窖泥。一个月后,弄出来,加上新的高粱,进行蒸煮,再堆起来池外发酵,成熟后再放进窖池。经过多次这样的过程,时间就到了春节之后了。等窖池的混合物发酵到一定程度,就可以出酒了。
酱香型白酒的前世今生
出酒
出酒的过程和其他蒸馏酒的工艺也差不多。但是有很大不同的是,每次蒸馏出酒后都要把酒糟收起来,摊开、凉凉,再堆起来发酵。池外发酵完毕,再次放进窖池发酵。一批发酵成熟的混合物要经过7到9次这样的过程,才算出酒完毕。九次出来的酒,味道也不一样。但是,正因为九次出酒的味道不同,才构成了酱香型的特点。
次出酒,味道酸、辣、涩都有。一次出酒,有焦糊的味道。正是这种酸、辣、涩和焦糊,经过调酒师的勾兑,终形成酱香型白酒的独特风味。中间几次出酒,味道是的,纯净的,但是如果没有次和一次的酒,那也不能形成酱香型。
留意一下时间,等出酒的时候,基本都到了第二年的重阳节了。也就是说,我们看到基酒的完成,需要一年半的时间。但是,这个时候的酒,还不能喝。经过几次蒸煮,出来了不同阶段的白酒,要分开存放,头酒在一起,尾酒在一起,不能混淆。存放这些原酒,工艺叫贮存,需要的时间是三年。三年之后才能拿出来进行勾兑。